據新華社電 近年來,以微信、陌陌為代表的移動即時聊天工具異軍突起,以其方便快捷的交流功能受到用戶歡迎。但與此同時,謠言、詐騙等問題也正在這種新型社交平臺上快速泛濫,成為廣大用戶“不能承受之痛”。
  無處不在的社交“陷阱”
  “好友生活動態被各種心靈雞湯、根據可疑的養生秘籍、聳人聽聞的傳言刷屏,越來越多的商家也利用朋友圈搞起微營銷,讓人不堪其擾。” 前不久,一篇名為“該不該戒掉微信朋友圈”的帖子引髮網民熱議,一時成為熱門話題。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數據顯示,我國移動即時通信服務用戶已突破8億。但是,移動社交平臺也因謠言泛濫、詐騙活動猖獗、暴力色情等信息大肆傳播而飽受詬病。
  “今天在噴水池邊遇到一個行乞的小男孩,可能是被拐賣的,請擴散!”“某處發現流浪狗急需救援,求轉發!”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許多微信用戶都收到過此類“刷屏”騷擾,有的甚至“改頭換面”在不同的朋友圈中衍生出多個版本。
  相比之下,虛假營銷對用戶是更直接的利益損害。據悉,微信公共賬號已超過200萬個,其中相當一部分淪為“營銷賣場”,以次充好賣假貨、“集贊兌獎”騙訂閱等案件時有發生。
  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總編輯竇含章表示,與微博不同,移動即時聊天工具以熟人為媒介進行傳播,用戶對信息的信任度更高,安全隱患也更大。今年以來,廣東、湖南等地警方就陸續破獲了多起利用微信、陌陌等傳播色情、暴恐信息造成社會恐慌的案件。
  “不能讓沒有剎車的汽車上路”
  竇含章認為,如果任由虛假、涉黃信息充斥朋友圈、公共賬號,就會影響用戶體驗,進而阻礙整個社交網絡環境的健康發展。
  記者從國家互聯網信息辦獲悉,目前已發現利用移動即時通信工具實施詐騙、色情交易、拐賣兒童等多種違法犯罪活動,互聯網犯罪向移動社交平臺轉移的趨勢正日益明顯。
  “不能讓沒有剎車的汽車上路。”專家表示,加強對移動即時通信工具的監管,不僅是對企業的保護,也是對行業發展和公眾、社會利益的保護。
  但是,目前對此類新型社交平臺的監管還面臨很多“先天不足”。以微信營銷為例,由於在朋友圈搞經營屬於私密的個人行為,管理者很難對其行為及時監督;而公眾賬號在創建時只需驗證建立者身份,不需驗證其經營資質,由此埋下了交易風險。
  相關企業已經在行動。據瞭解,騰訊公司在微信的服務協議中明確指出,個人賬號和公眾賬號不得發送、傳播騷擾、廣告信息及垃圾信息,同時通過機器過濾、內置安全機制和用戶舉報等方式保障信息合法性,根據不同情況對用戶進行提醒,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良信息的蔓延。
  小米互娛副總經理李嵐告訴記者,米聊的公共賬號採用邀請加入的形式進行,不久前米聊開始著手對公共賬號的實名制信息進行補充,較好地避免了虛假信息的傳播。
  陌陌運營總監鄭毅也表示,儘管陌陌沒有公眾賬號,但針對個人賬號可能存在的問題,陌陌專門建立了反垃圾信息系統,能夠對傳播違規信息的賬號2小時內100%快速處理,並實現了設備與賬號的一一對應。
  凈化社交空間還需打好“組合拳”
  專家表示,在移動即時通信工具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相關部門推出專項治理行動是順勢之舉,對社會、運營商和用戶都有積極意義。
  “實名制是管理的基礎。”竇含章指出,落實用戶真實身份信息註冊的規定是本次專項治理行動的關鍵。除了個人賬號與手機號捆綁外,對發佈公共信息的公眾號還需採取更嚴格的準入辦法。他表示,可採取微博的後臺實名前臺自願的形式,實現用戶隱私和管理需要之間的平衡。
  隨著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公眾賬號特別是時政信息類賬號的管理也成為移動即時社交平臺不容忽視的問題。竇含章說,有些自媒體出於商業或吸引眼球的目的,大量發佈虛假信息,嚴重損害了社會公信力。對於此類賬號需要特別加強管理,出現問題的要納入“黑名單”。
  竇含章還建議,各大移動即時通信工具應針對虛假信息泛濫的問題設立有效的闢謠平臺,或通過關鍵詞搜索對潛在用戶進行精準闢謠,建立健全群組數據庫。
  專家表示,移動社交平臺亂象難以根治,與相關部門各自為政的管理體系密切相關。據悉,27日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信部、公安部三家聯合啟動的專項治理行動,目的就是多部門形成合力,鏟除利用移動即時通信工具進行違法活動的土壤。
  記者瞭解到,公安部將在此次專項行動中協助企業加強實名認證工作,強化對網站相關審核人員的服務和培訓,對實施違法犯罪的行為進行嚴打。此外,工信部也將加強對相關企業網絡經營許可證、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和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的審核力度,相關措施將被納入電信分類目錄成為長效制度。  (原標題:問診移動即時通信工具亂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54olxg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